1、区壤-场地水土污染协同防控技术与方法
为落实《土壤污染防治法》和《地下水管理条例》,为保护人居环境与健康、阻控污染场地对其下游土壤地下水的风险,必须加强在产工业园区和重点行业聚集区场地水土污染协同防控,为此亟需建立重点行业聚集区场地土壤-水污染多介质协同整治理论与技术体系, 实现高效、经济、安全的区域场地水土多介质协同整治。本课程重点介绍:1)国内和国际已有的研究基础/现状水平; 2)区壤-场地水土污染多介质高效、经济、安全的协同整治机制; 3)典型污染物在场地土壤-水中的迁移转化路径与多维度时空分布特征,区壤-场地水土污染多介质概念模型构建; 4)区壤-场地水土污染多介质高效、经济、安全的典型协同防控技术与工艺参数设计与优化方法体系;5) 基于技术、经济、风险三位一体多目标的工业聚集区土壤-地表水- 地下水协同整治优化决策体系。
2、长江典型磷化工聚集区地下水风险管控思路探讨与案例分析
围绕典型“三磷”化工聚集区主要环境问题,深入探讨地下水主要污染物释放可能性和释放量的解析方法,提出针对性调查评估的要点,并实例剖析长江沿岸磷化工聚集区的风险管控思路。
3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、风险评估与报告编制
详细分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要点,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、报告编制及审核典型问题分析。依据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》(HJ25.3-2019),解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内容、程序、方法和技术要求,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要点和报告审核要点。
4、污染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、修复治理技术
结合《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手册》《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手册》中有关重点行业建设用地的修复案例,整理近年来国内若干项目采取的代表性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,分析相关技术应用的适宜条件、解决问题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手段,梳理风险管控和修复思路,便于选择相应的技术或技术组合。
5、污染地块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案例分享